30载浮沉路!中资尽数退出,外资控股后微利稳行,最后0.78%股份转让,史带财险变身纯外资

  来源:观潮财经

  外资独资险企再添一家。

  近日,监管核准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下称“史带补偿”)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持有的史带财险0.78%股权,史带财险外资持股比例达100%,史带财险正式从外资控股转为外资独资保险公司。

  此次股权变更源于2024年8月,上海锦江国际在上海联交所以2800万元挂牌出售所持股份;同年12月,史带财险公告收购意向。至此,历时一年的100%控股纯外资之役尘埃落定,外资独资险企再添一家,史带财险成为国内第5家“合资转外资独资”险企。

  史带财险成立30年。其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大众保险,原属中资保险公司,2011年史带系入股后,历经多次股权收购于2014年更名并转外资控股企业。截至2025年二季度,史带财险总资产增至61.24亿元,净资产12.37亿元,近十年持续盈利。

  01

  “合转外”再添一家

  8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行政许可信息,同意史带补偿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持有的史带财险1120万股股份(0.78%股权)。受让后,史带补偿合计持有史带财险11460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80%。

  尽管此次史带财险仅变更了0.78%的股权,但这是该公司最后仅存的的国资持有股份,代表了史带财险正式由外资控股公司变为外资全资公司。

  此次股权转让最早可追溯至2024年8月,上海锦江国际在上海联交所以2800万元的底价出清所持史带财险股份1120万股(占总股本0.78%)。随后在2024年12月,史带财险发布股东股权变更公告,史带补偿收购上海锦江国际持有的史带财险0.78%股份。

  观潮财经梳理发现,截至2025年8月,包括史带财险在内共有5家保险公司完成“合资转外资独资”的股权转换,其中包含3家财险、2家寿险公司。首家由合资转为外资全资的保险公司安盛天平,2021年我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寿险公司安联人寿,同年转为全外资的汇丰人寿,2024年的中意财险。

  观潮财经发现,从上述公司“合转外”的过程中,体现的是政策一步步开放的过程。而外资、合资公司也一直在新中国保险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1949年,人保成立,拉开了新中国保险业的序幕。1979年11月,央行召开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决定自1980年1月1日起正式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同年7月,日本东京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现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株式会社)即在北京获批设立了新中国首家外资保险公司驻华代表处,是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首个里程碑。

  东京海上获批后,陆续有数十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代表处。同年8月,美国国际集团(AIG)也在北京获批设立驻华代表处;9月,美国国际集团与人保各出资250万美元,建立了我国首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中美保险公司,是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金融业开放,上海成为试点前沿。友邦凭借历史渊源与政策支持,率先获批设立上海分公司。友邦登陆上海恰好发生在中共十四大召开的前夕。作为1949年后首家获准在华经营寿险业务的外资独资机构,成为外资重返中国金融市场的开端。

  1998年,安联大众人寿(现安联人寿)成立,由德国安联集团(51%)与大众保险(49%)合资设立,是中国首批外资控股的合资寿险公司之一。彼时无统一外资持股限制,试点城市允许外资控股。

  除以上两者以外,中宏人寿于1996年成立,由外方股东宏利金融持股51%,中方股东中化集团持股49%。该公司股权十分稳定,至今未发生公开变动。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保险业成为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最早开放的行业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前夕,2001年12月5日,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内容共7章40条,尽显我国对保险业开放的重视与诚意。

  2004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原保监会便规定了在国内的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外资控股比例不得超过50%,该限制仅适用于新设立或入世后股权变更的公司。

  2009年,汇丰人寿成立,外资控股比例未超过50%。

  2017年11月10日,我国时任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国新办举行的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经济成果吹风会上表示,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2019年,保险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原银保监会放宽了外资人身险外方股比限制,将外资人身险外方股比放宽至51%。同时,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不再对“经营年限30年”、“代表机构”等相关事项作出规定,允许外国保险集团直接设立子公司。

  2019年底,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取消了外资股比的限制性规定,外资持股比例可达100%。紧接着,2020年6月友邦人寿“分改子”,成为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2021年,安联人寿与汇丰人寿纷纷收购其他股东股权,由合资转为外资独资保险公司。

  寿险业务涉及长期储蓄和保障功能,早期监管更谨慎,需通过合资形式引入中方经验,故对于外资持股比例设定限制。而财险业务风险周期短、本土资源依赖性低,外资独立运营风险可控,所以监管并未对财险公司的外资控股比例设定过限制。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从放宽门槛、对标规则、提升跨境服务、深化互联互通等方面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一揽子金融开放举措相继落地,我国银行、保险、基金、证券、资管、期货等金融细分行业正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格局。

  02

  30载“中转外”之路

  史带财险前身为大众保险,1995年成立,成立之初属中资公司。据原保监会在2007年批复的大众保险增资公告可知,彼时大众保险共有23家中资股东。

  观潮财经梳理发现,自2011年起“史带系”便不断收购该公司股权,话语权一再扩大。

  2011年,史带国际子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获得大众保险20%的股权,成为该险企最大的单一股东。

  2014年2月,史带补偿收购上海国资企业所持有的39.19%的股权,“史带系”持股比例增至59.19%,实现了对大众保险的绝对控股。至此,史带财险由国资公司转变成外资控股公司,并于2014年6月更名为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7月,史带补偿再次收购部分股权,持股比例增至70.73%。次年,原有股东再次向史带补偿转让股份,史带补偿持股比例再次增至72.42%。

  2019年8月,史带补偿再次收购中金投资集团的股份,持股比例增至77.45%。

  2020年6月,史带补偿收购上海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有限公司股份,持股比例达77.58%。

  2021年11月,史带补偿再次收购另外3家股东股份,持股比例达到79.22%。

  至此,史带财险国资持股仅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0.78%股权,其余的99.22%股份均为“史带系”持有。

  随着近日史带财险0.78%股权受让获批,该公司正式成为外资独资险企。

  再来看“史带系”自身,其创始人为科尼利厄斯·范德·史带(Cornelius Vander Starr),大名鼎鼎的AIG之父、友邦保险缔造者。1919年,史带在上海自立门户,创办美亚保险(American Asiatic Underwriters,AAU),这家公司就是AIG前身,也是友邦与中国百年之交的起源。史带于1943年在巴拿马成立史带国际。20世纪40年代,史带国际成为所有海外公司的母公司。史带投资成立于1950年,并成为多家史带保险企业的母公司。

  观潮财经梳理发现,自2014年大众保险更名为史带财险后,该险企至今仅更换一位董事长。该公司更名后首位董事长张兴,自2011年11月任职至2020年初,任职期限有9年之久。

  张兴:1963年9月出生,现任瑞再企商独立董事;亲和(海南)智能科技董事长。历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副处长、正处级金融监管员、原保监会上海监管办办公室主任(后改称综合处处长)、原保监会国际部副主任、原上海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原江西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大众保险董事长、党委书记,曾兼任总经理。

  2020年3月8日,董颖担任史带财险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获原银保监会核准,其任职至今已有五年。

  董颖:1971年生, 2020年3月起担任史带财险董事长。目前还担任史带投资顾问(亚洲)执行合伙人。先后历任史带财险副董事长;美国国际集团(亚洲)投资直接投资部门副总裁;英高集团董事,负责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美国Rochdale投资管理公司的股票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于纽约工作;以及曾任职汇丰金融集团和法国里昂(亚洲)证券公司。

  相较于董事长的稳如磐石,该险企总经理职位更替稍显频繁,多位总经理皆为“快闪”上下任。据观潮财经统计,2014年至今的11年间,史带财险共更换5位总经理,2位临时负责人以及一任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2013年3月,原保监会核准陈耀中担任大众保险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2014年4月陈耀中卸任,其于2012年6月由史带委派而来。同年6月,陈晓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获原保监会核准。同月,大众保险获批更名为史带财险。

  值得关注的是,陈晓任职仅4个月。2014年10月,经该公司临时董事会和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陈晓不再担任董事和总经理。史带财险同时任命梁铭接棒,其任职资格于2015年1月获批。

  梁铭:1971年生,自2015年1月起担任史带财险董事。 2008年2月加入史带集团在香港的Starr Tech团队,现担任史带亚太区工程险负责人。曾担任史带财险总经理;美亚保险中国广东分公司防灾防损部门经理助理;美亚广州分公司能源险利润中心经理。

  梁铭系该险企更名后任期最长的一任总经理,任期将近4年。2019年2月,史带财险发布公告表示,自2019年2月11日起,梁铭不再担任总经理,由Ronald Hudon担任临时负责人。观潮财经梳理发现,从官网披露的简历来看,Ronald Hudon曾于2019 年1月被拟任史带财险总经理、董事。但从最后结果来看,其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并未获批。

  Ronald Hudon:1960年生,自2019年8月起担任史带财险董事。于2018年7月加入史带集团,任职亚太区首席运营官,曾任史带财险临时负责人。在加入史带集团之前, 曾在 AIG 集团历任多个核心岗位,在2001年至2014年期间,先后担任了助理副总裁、东南亚区域副经理、亚太区副总裁、越南首席运营官、越南总裁、泰国总裁及首席运营官、全球个险产品运营官等重要职务。

  Ronald Hudon临时负责人任职资格到期的两个月后,周昊明加入史带财险,其总经理的任职资格于2020年4月获原银保监核准。但任职不足一年,2021年1月,周昊明卸任。

  周昊明:于2019年9月加入史带财险,于2020年4月起担任史带财险总经理,并自2020年6月起担任公司董事,2021年1月离任。曾在多家世界领先的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担任过高级管理职务,包括瑞士再保险、中怡保险经纪和劳合社等。

  据史带财险2021年Q1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钟向宁于报告期内担任临时负责人。

  钟向宁:1970年生,自2022年6月23日起担任史带财险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于2018年1月担任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于2020年7月担任公司首席投资官。曾先后在美亚财险、安联财险、亚太财险等多家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位。

  2021年Q2,史带财险该职位再次换人。2021年6月,谭海涛担任该险企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获准。但仅两个月,同年8月,史带财险公告称谭海涛已不再担任总经理职位。

  谭海涛:曾任史带财险总经理,其拥有超过16 年的保险与再保险工作经验,曾在多家世界知名的保险公司及再保险公司担任一系列重要岗位。

  谭海涛离任后,钟向宁于2021年9月再次扛起临时负责人的大旗,并于2022年6月起任史带财险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至今已三年有余。

  03

  更名10年来稳定微利

  截至2025年二季度,史带财险总资产增至61.24亿元,净资产12.37亿元。目前该公司业绩报告从2016年开始在官网披露,2015年至今,该公司持续盈利。

  从史带财险资产情况来看,该公司总资产规模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仅2016年出现下降,较2015年小幅下降1.3%,为23.28亿元。2018年增速最快,达27.52%。而近3年来增速放缓,但仍在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分别同比增长1.21%、0.13%、1.54%。截至2025年二季度,该公司总资产已达61.24亿元。

  该公司净资产规模同样呈现上升态势。2015年以来,该公司净资产持续保持增长,虽增长幅度不大,最高为2016年的9.3%,但该公司净资产无一年下降。截至2025年二季度,该公司净资产已达12.37亿元。

  从盈利情况来看,该公司每年的净利润持续波动,且均未超过1亿元,但该公司持续盈利,发挥稳定。2015年净利润为0.25亿元,2016年净利润大幅上升227.48%,达0.83亿元,为历史最高。

  从2017年开始,该公司净利润持续下降,2021年大幅下降85.89%,彼时净利润为0.05亿元。2022年,净利润再次下降21.52%,为0.04亿元。随后在2023年净利润骤升581.75%,达0.29亿元。2024年净利润达0.4亿元,超过了2020年净利润规模。

  从承保端来看,该公司保费收入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15年保费收入为5.97亿元,2016年下降14.12%,为5.12亿元。随后从2017年开始持续上升,2017年同比增长42.76%,保费收入达7.32亿元。2019年,该公司保费收入为11.48亿元,突破10亿大关。

  2020年,该公司保费收入来到历史峰值,达到了12.99亿元。2021-2022年迎来下降,降至8.98亿元。2023年再度开始增长,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已达5.7亿元。

  从投资端来看,该公司近十年来投资收益较为稳定,平均值为0.59亿元。该指标最高值为2020年的0.73亿元,最低值为2017年的0.51亿元,两年投资收益差额仅为0.22亿元。其增长幅度整体也较小,下降幅度最高为2016年的21.65%,增长幅度最高为2020年的28.86%。

  从支出端来看,该公司费用支出整体较为稳定。2015年,其赔付支出5.28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支出0.51亿元,业务及管理费支出1.49亿元。2017年,该公司赔付支出下降55.84%,降至1.82亿元,同年另外两项支出指标并未有明显变化。2018-2020年,3年来该公司赔付支出持续上升,分别为2.92亿元、3.69亿元、5.45亿元,小幅超过2015年赔付支出。

  相比于赔付支出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该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和业务及管理费支出两项指标更为稳定。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在2019年增长幅度最高,为36.07%。2021年增长33.71%,达历史最高0.88亿元。2022年下降27.41%,回落至0.64亿元。

  业务及管理费支出在2020年增幅最高,为25.17%,但并未超过2015年最高值1.49亿元,为1.31亿元。该指标整体呈现下降态势。

  从该公司2015年至今的偿付能力来看,其在2020年及之前年份为指标为“偿付能力”,2021年综合偿付能力与核心偿付能力相同。2022年之后开始出现差异。该公司偿付能力整体呈现波动下降态势,但并未接近监管红线。截至2025年二季度,该公司综合偿付能力为255.15%,核心偿付能力为237.23%。

  史带财险股权变更的完成,不仅是其自身从中资公司大众保险到外资独资30年的蜕变,更是我国保险业开放政策的缩影——从1979年重启外资准入,到2020年取消持股限制,外资险企在政策护航下持续增资扩股、深化本土布局。随着央企“退金令”加速非主业金融退出,外资独资险企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此类企业能否扛旗成为市场创新主力,如何在监管与竞争中平衡风险与增长,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