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8月18日,国泰环保(301203.SZ)正式披露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柏校被杭州市临平区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此消息引发资本市场关注,再次凸显上市公司高管面临的系统性合规风险。《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2025年以来,沪深两市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或总经理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留置、立案调查,一系列案件彰显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维护市场秩序的坚定决心。
国泰环保掌舵者被留置
作为深耕环保领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国泰环保此次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上市公司合规风控体系的缺陷。公开资料显示,国泰环保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污泥处理服务、环保成套设备及水环境生态修复业务,2023年4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区域环保产业的重要参与者。据2024年年报披露,公司目前污泥处理项目总规模约300万吨/年,在国内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
从简历看,陈柏校是环保行业专家。据相关公告披露,陈柏校1968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大学本科,正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G20杭州峰会环境质量保障专家。陈柏校作为公司控股股东,直接持有公司36.38%股份,同时担任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既是公司战略决策的核心主导者,也是技术研发的关键带头人,其个人对公司治理和发展轨迹具有深远影响。
此次被留置后,国泰环保表示,公司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机制,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创业板上市规则》《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及《公司章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范运作,公司董事会运作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正常,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生产经营稳步推进。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不过,有市场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一把手”被采取留置措施,往往会引发上下游合作方的观望,尤其对于依赖政府项目和特许经营的环保企业,信任基础的修复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从市场反应看,留置公告披露的首个交易日(8月18日),国泰环保以31.87元/股开盘,较前日收盘价34.51元/股下跌7.65%;盘中最低触及31.08元/股,跌幅达9.94%;最终收于32.34元/股,跌幅为6.29%。这一波动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反映出市场投资者对实控人风险的高度警觉性。
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显示,国泰环保的经营业绩近年已呈现增长承压态势。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亿元,同比仅微增1.98%;归母净利润为1.32亿元,同比下降4.8%。2025年一季度,这一趋势进一步延续:公司营收8721.46万元,同比增长6.11%;净利润2659.28万元,同比下滑19.66%。
多家公司风控短板暴露
国泰环保董事长被留置事件并非个案。《经济参考报》记者初步梳理发现,自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8月18日期间的市场数据表明,沪深两市已有至少15家上市公司曾发布实控人、董事长或总经理被留置或被立案侦查的相关公告,涉及环保、医药、家居、化工、科技等多个行业。
与政府合作密切、资金密集型领域成为风险高发区。除国泰环保外,华康洁净8月13日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谭平涛被广东省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该公司主营洁净室工程,项目多涉及政府及国企采购。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491.15万元,同比增长50.73%,营收规模实现较大幅度扩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68.3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长273.48%。
医药行业也是监管的重点领域。永安药业5月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勇被鹤峰县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永安药业主要从事牛磺酸产品、保健食品和特殊膳食食品(肌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1.77万元至1501.7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0.91%至71.39%。
家居零售与制造业同样风险突出。居然智家4月公告,公司实控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7月27日在家中不幸身故)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留置;美凯龙5月公告,云南省监察委员会对公司时任总经理车建兴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化工行业的百川股份7月披露,公司实控人、董事长郑铁江被江阴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留置;同月,世名科技披露,根据启东市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留置通知书》,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裁陆勇因江苏半步堂置业有限公司相关事宜被实施留置。
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表示,目前来看,针对上市公司实控人、董监高等高管的违法违规行为,严监管、零容忍的信号持续释放,这将倒逼上市公司完善内控机制,从“人治”向“法治”转变。
市场生态持续净化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高管频触红线的结果呈现不同走向:部分人员被解除留置,回归正常履职;部分人员则因涉嫌违法犯罪而面临法律制裁。
华康洁净8月18日公告,董事长谭平涛收到广东省监察委员会《解除留置通知书》,已正常履行职责,距离其被留置仅5天;居然智家7月24日披露,汪林朋被解除留置措施,变更为责令候查措施;三博脑科7月22日公告,董事长张阳解除留置措施,变更为责令候查措施,其已回到工作岗位正常履职。这些案例中,监察机关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体现了“监察”与“保障企业发展”的平衡。
针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司法机关则对其依法从严处理,形成震慑。1月,金运激光公告称,公司实控人梁伟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200万元,追缴其违法所得;7月,力源科技(维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沈万中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8月,回天新材公告披露,公司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原董事长章锋因犯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九个月,并处罚金1.5亿元。这些案例彰显了法律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为其他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敲响了警钟。